Mar 17, 2012

辩论不该被秋后算账

蔡林王对王辩论已经落幕一星期,所衍生的事宜持续发酵,尤其是辩论后突然爆红的“拖车姐”、“伊斯兰党没有杀过一个华人”论等,更有不少一口咬著正义一边维护主子的各政党领袖,不停召开记者会,声討涉及辩论过程的人士。
 辩论原本是一种绝对形式化的思维与口才应变,台上的双方必须清楚將看法化成见解,也应掌握时间解答与立场相关的提问,让看官通过辩论过程获取知识、常识、论点,带回去的是思考、实现的学习机会。
 科技发达,传播方式更是无止尽,儘管王对王辩论要求的是理性论证,经过上传下载,不停重复观看后,却成了不少人口中討论的话题,甚至不少政治体系更利用过程中的论点大做文章,捞取自身的政治本钱。
公道自在人心
 不论这辩论主张的狡辩、撒谎、言不由衷、瞒天过海、无视提问,或各自表述,且捫心自问,在大马能搬上电视荧幕的政治辩论並不多,能引起全民关注的更是少之又少,若社会或政治团体不断採取秋后算账的態度,使用社会压力和法律途径,追究台上台下与会者的每个字眼,相信不只是让台下的发问者害怕,就连主讲人都难以再应约。
 笔者並不反对辩论后被纠正的辩白精神,毕竟公道自在人心,只是不可理喻的追究和歪曲在网上层出不穷,辜负了主办单位的苦心策划、媒体的报导,且萌生不负责任的舆论打压,或对往后负面的政治发展影响更为深远。
 大马政治文化最大的挑战,並不是晚上10点30分后拖不拖车、报导版位是否平等、伊斯兰党是否有杀过其他族群的人,有留心辩论的人不难看见,双方辩论过程即使被问及巫统或伊斯兰党,都避而不谈。或许他们明白辩论內容会被追究,若为了逞一时英雄而开罪阵营內的老大,或破坏了成员党的合作关係,被追究的就不只会是道歉和法律控诉那么简单,大家可別將刚冒出来的健康平台给嚇跑了。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