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b 10, 2010

KPI不是ISO

首相上任后推出了不少改革方案,其中一项最争议性就是KPI,一项衡量政治人物工作绩效指标,很多人不明白为何对政治人物实行这指标,政治人物尤其是部长、副部长们身边太多博士官员,不重要事情都可以从不重要写到天花龙凤,写理论性和包装性论文对他们而言简直轻而易举。

也有人对这指标存有怀疑,负责KPI的部长是民政之首许字根,许部长在308竞选国会议员并不成功,且不谈落差有多少,单凭“
败战”这一点,便已经清楚说明他本身在选民心中的KPI出现了问题,怎么能让社会以及被评估政治人物心服呢?

许部长管槟州多年,没有受到选民肯定,败战后被指“
走后门”获得部长一职,有人说还好是KPI部长,一个委任后的包装和宣传多,可是比较不重要和重用的事务,若委任他到其他部门,豆腐渣工程林立更是祸害社会。

这并不是想贬低许部长之意,KPI推出至今,连衡量标准和衡量事项让社会模糊,喝多事项的解说都不是来自部长本身,是同僚们靠着本身的一知半解、普通常识串成理论交代似回应社会,这指标是否就是社会的衡量方式,没有民意的衡量方式是否准确?

从国阵眼中,KPI就是未来国阵的解药,看来这是高估了KPI,并且也模糊了本身的政治议程,KPI在乎的事情只是交代似纸上报告,真正部长们对于国家、政策、民生的努力是在于政治还是行政所需,部长如果没有表现,情况会如何?

贬职和革职部长肯定不能发生,毕竟部长职位来自政党,首相断不可能违背,或是挑战国阵成员党的虚荣心,一旦某政党部长职位被除后,会发生的事情远远超越实行KPI的重要性,成员党在全国大选进行“
杯葛”式不参与任何竞选活动,国阵或损失半壁江山。KPI本身只是确保部长工作的指标,并不是确保部长工作范围内公平的指标,这KPI并不是ISO,至今还是有人混淆为何实行了KPI,喊了“一个马来西亚”口号后,政府官员总是存在着不同的政策对待国民,或许KPI的出现本来是要模糊焦点,或许人民自我诠释是如此。

马来西亚本来就只有一个,政策的制定本来就应该只有一个,可是政策的拟定后,对策总是出人意表。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