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馬朝野二大華基政黨經雙王辯后,意猶未盡,準備在708進行第二場以英語為媒介的辯論,主題將鎖定在《行動黨和馬華:誰的政策對國家更有利?》雙方辯論範圍為教育、醫療、經濟繁榮、社會服務、公共福利及消除貧窮7大領域。
與第一場不同的不只是地點、時間和語言,第一場辯論的議題 《馬來西亞華人在政治的十字路口》,反射著華人政治何去何從,以宏觀角度探索朝野陣線之長短;第二場雙王辯,卻只帶出兩黨之間的長短,將大馬政治版圖縮小,就兩黨黨務來談國家大事。
在大馬註冊的政治團體約40個,若連獨立人士和修改大專法令后,大專生可以參與選舉來看,會影響大馬未來的單位與個體繁多。或許在身為國家研究所的主辦單位眼中,這兩個政黨便能影響大馬政治,其他政黨形同虛設,改變不了大馬政局。
坊間提出看法
另一個角度看,主辦單位也或許認同雙王的能力,只在于瞭解自個兒的黨,在政治選票上兩黨爭取的是同一票源,因此將整個社會(不止華裔)所關注的辯論,鎖定在兩黨之間的高低,辯論內容也圈定在某個政黨能力與有所表現的領域,而不是一個國家的政策以及國際競爭。
坊間開始提出看法,認為這場辯論是延續第一場辯論的熱度,表面看來是個公平的政治辯論,實際上是為某個政黨度身定做一套場上表演的戰衣,讓某方能得心應手提出豐功偉績。
再說,所謂招來偏袒和不公平的罵名,並不是現場提問出問題,收費更不是關鍵,當主辦單位有意承接一個火辣辯論時,就應該已經有心理準備,無論如何公平進行,都會招來抨擊,就連現場球賽都會有支持者高喊不公,難道要閉門進行以各定投射位置?
雙王辯是別開生面的公開辯論,如果在設定或完全安排的情況下進行,現場觀眾連問題都不能問,反而是沒出席者預設現場問題,未免太刻意。
最新文章请参阅每星期一《中国报》-振国之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