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馬高等教育文憑(STPM)考獲5科A的張家孿生姐妹,通過馬華特別個案向高等教育部上訴,雙雙成功分配到馬大醫學系,成為媒體焦點。正面看是上訴得直,值得開心,負面來看操作遴選都需要用到政治。難道大馬所有芝麻小事都要政治干預,都要官老爺插手?
大馬教育的日曆中,每逢3月,中五畢業的學子就會開始懊惱,開始要對自己過往的學業和未來人生負上責任;接著的幾個月份,所有學生的申請有了結果,報章不斷出現優秀生無法被公共服務局獎學金錄取、優秀生被國立大學錄取到與選擇無關的科系。
越來越不吸引學子
這一幕幕政府遴選偏差層出不窮的畫面,在國民眼中司空見慣,內心認為國立大專的門檻,未必能讓所有優秀生都跨過,自然就對大馬國立高等教育體系產生不信任想法。即使今天政府已經給了95%學費,國民也開始不感興趣。
10年前,成功進入國立大專的華裔學生只佔總申請人數的四十多巴仙,相比現在的九十多巴仙,從數目字來看官老爺們總會說是進步趨勢,總是說得不到申請的問題越來越少,多數學子如願以償成功進人國立大專。
另一個角度看,國立大專越來越不吸引學子,或許是課程已不符合市場要求,或許所定下的制度已不符合國際標準。但可以肯定,大半不選擇國立大專的學子,都是對遴選官員沒信心,不再申請國立大專。
儘管政府與非政府組織不時舉辦升學輔導,提供不少升學管道和選課資訊,當開始明白“績效制”是電腦操作后,還是發生成績、選擇、科系不符的偏差,連一般教育績效制背后都存在偏差,都要部長出手才能解決,大馬還有什么是該被人民放心?
刊登于中国报:
振國之患21/08/2011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