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解救巨鹿,项羽派出一支部队,切断了秦军运粮的道路,再亲自率领主力过漳河,楚军渡过漳河以后,项羽让士兵们饱饱地吃了一顿饭,每人再带三天干粮,然后传下命令:把渡河的船(古代称舟)凿穿沉入河里,把做饭用的锅(古代称釜)砸个粉碎,把附近的房屋放把火统统烧毁,成了著名典故中的破釜沉舟。
楚军士兵见主帅的决心这么大,就谁也不打算再活着回去。在项羽亲自指挥下,他们以一当十,以十当百,拚死地向秦军冲杀过去,经过连续九次冲锋,把秦军打得大败。秦军的几个主将,有的被杀,有的当了俘虏,有的投了降。这一仗不但解了巨鹿之围,而且把秦军打得再也振作不起来,过两年,秦朝就灭亡了。
背水一战
韩信把带领的新兵置之水边列阵,目的是麻痹赵军,促使其轻敌,产生骄傲情绪,以为胜利在望,诱使其倾巢出动;于此同时,把营寨安在水边主要是想激励汉军,让汉军充满斗志,知道后退无路,只有战才是唯一生路。
此外,韩信在敌人后方预先埋伏一支奇兵,前方趁机引诱赵军倾巢而出,而又趁敌方内部空虚之时乘虚而入,拔赵旗换汉旗,使倾巢而出的赵军退不回去,造成心理上的威慑,然后里外夹击、乘胜追击;韩信终于以少胜多,以弱胜强,赢得战役决定性胜利。
以上两役同样以“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战法取得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辉煌战果,,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因人制宜、因时制宜、因地制宜,能够结合当时的实际。
同样的,马华近期所发布的“不入阁论”已经成为不少人唇边的以上策略,指马华已经向党员们声明必须重视未来选战,一旦失去多一个议席,失去的会是目前的全部。
此举一来想激励党内作战士气,好让党员们对未来大选不掉以轻心;二来就或许是封口整一,希望党内所有党员能上下一心,内部不能再有派系,任何矛头必须向外,向内则乱军中大心,当旨意颁布后,每个党员既是执行者,也是守护者,无论党内不同声音是否有理,只要不同声音每个党员皆能出手封杀。
无论策略为谁而生,策略万万不能当口号用,必须加以其他装备以及准备,就一场战而言,若是一支武装部队与村民相战,没有准备、没有武器、没有战甲、没有系统等,绝不可能只靠着领导者的指令,或心理上的激励,就能顺利胜出;也就说马华在还没有能力扳回民联的攻势,口号或许作用不大。
议席多寡不是如不入阁的主要原因,最根究底还是逃不过一句话“既然华社不选择马华,马华也没有必要代表华社在内阁内,更不需在内阁维护华人权益,华裔支持行动党,就应由行动党负责想华社交代。”一来马华不需要再当华社傻瓜,没有票还要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二来要人民开始对民联有所要求和监督。
也不知“一个马来西亚”真是大马所要推行的唯一方向,就连首相都赞同马华不入阁的说法,可是,不入阁严重违反“一个马来西亚”精神,全马无论哪一个选区,都有来自多元种族票源,无论喜欢不喜欢,出来竞选的候选人,不管是哪个政党和族群,只要是国阵旗帜,都必须一视同仁的照顾全民,尤其是发起“一个马来西亚”的国阵,更是不能让步。
鉴于此,一个成员党为一种族群而不入阁,对“一个马来西亚”的口号来说根本就是本末倒置,难道其他族群的票源不重要吗?他们不需要马华在内阁维护他们吗?
不久,“不入阁”的决定肯定会是马华的毒药,民联、土权若积极的煽动,渲染马华只看华人,宁牺牲其他族群权益,票不该再投华人主义的马华,搞不好“破釜沉舟”和“背水一战”最后能拿回的票抵不过流失的支持;况且在人民眼中,表现平平的回教党和公正党会拖累行动党,行动党像似比较危机四伏,若行动党也此策略,那结果肯定和没有宣布一样。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