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n 30, 2010

与副首相交流

凌晨3时,刚要入睡,便听见在客厅插电的电话响个不停,忍住睡魔的急叩(CALL),拿起电话发现原来联络曾聒的人是公司的上司,在殡葬行业半夜接获电话应该是有业务要处理,连忙回电询问详情,电话通后,才知道不是业务,而是早上9时有更重要事情要处理。

心里开始忐忑不安,碰巧早上8时开始副首相要和部落客交流,而中文部落客正又是通过“皮条客”安排,原本想推掉公司的任务,但心想若不重要也不会凌晨才接获电话,因此便调好闹钟,早上7时45分起床,以便来得及先到交流会场安排,再处理公司的事情。

早上8时许,曾聒来到国营电台门口,守门员似乎知道来者都不善,问及到访目的,在听见以博客身份出席时,便刻不容缓的指示曾聒到嘉宾泊车地点放车,下车后便看见到处挂满“
支持副首相”的布条,没有内容,纯粹是讨好形式的支持布条和单位,怕死副首相没有看见是谁在邀功似的。



越接近会场,越不是味道,除了布条还有很多出席者穿着“支持副首相”的T-恤,一些布条还写着“恭喜副首相推介个人网站”,心想这该已经不是当初要与部落客交流的意愿,更不是主题所写的“青年思想交流”,而是传统自我膨胀的造势大会、捧大脚、邀功大会和捞出席人数大会。

视听室大门口设立了一些展示版,内容主要是谈及独立的过程,长篇大论到令人厌烦,最不可取的是,现在已经是高喊“一个马来西亚”口号的时候了,为何新闻部的敏感还是停留在争取独立,对抗共产党的年代,将马来西亚人与马来西亚人针锋相对的画面一幕幕呈现出来。







9时,曾聒便离去,主要不是抗议或是不满,而是执行公司任务,就因为这样,回到来时已经没有位子坐,全场塞满国立大专师生,塞满高喊“SATU MALAYSIA”后,不用彩排也会自动回应“MALAYSIA SATU”的大专师生,站在场后连主宾也看不见,只好选择观看场外直播。有负大家,曾聒没有留意副首相在讲些什么,有人说比较像是在教书,有人说比较像出题考试前,老师不断塞入学生耳朵的作文题目。

到处溜达,吃了残留的米粉后,曾聒、阿武叔和波力拔克,走到视听室前,在副首相推介个人网站前,还好听见副首相说的一句话:阿拉是我们原用的字眼,是我们来到这片土地开始就用的字眼,原本就是回教徒专用的词汇,如今却出了乱子,这事情一点要小心处理........


这次对博客而言不是交流,或不是一个有诚意的交流,因此希望有关单位可认真的传达,交流本来就是要入心入肺(真诚),我们不是反政府,只是时代已经不一样,出席人数多不代表支持者就多,唯有真诚交流才能解开大家的迷思和心结,让一切更美好。

这句遗言来不及送上:

Sampai hari ini BN masih tidak sedar tentang apa yang telah berlaku dan berlangsung di masyarakat negara ini, kini BN buat apa juga cuma hendak menggembirakan diri sendiri (SYOK SENDIRI).

BN tidak pernah mempamerkan keinginan untuk berubah supaya lebih mendekati masyarakat, sebaliknya cuma menyalahgunakan kuasa untuk memerintah masyarakat.


Kini adalah zaman perintah rakyat, suara rakyat adalah lebih penting dan perlu diutamakan serta ditimbangkan.

大马第三只眼睛的没落

先进社会,无论是政府、政党、组织、或是商务,透明化和适当的监督和约束是一种信心催化剂,除了清楚了解正在发生的事情,也可以及时做出检讨和纠正,甚至制衡某些暴权的私欲,更重要的是教育领导者如何对权力进行有效的制约,提供建设性的参考方式。

敦马哈迪卸任首相后,不只是资讯全球化的冲击,还是新任首相的不敏感,让内政部开放了大部份的言论自由,当时社会崛起的不只是有思考能力的知识份子,也随着泰国、菲律宾生起了一股不畏政治强权浪潮。

反政治强权的浪潮中,孕育了不少社会中坚份子,孕育了不少社会明星,孕育了不少监督政治的第三只眼睛,但是,这些有监督能力,且有公信力的第三只眼睛随着308的离开,渐渐失去公信、渐渐没落,渐渐失去功能。所谓“
离开”不是指不存在了,这些社会第三只眼睛为了人民的未来,参政了!多数的社会第三只眼睛加入了制衡国阵的民联,可能没有不妥,深一层看看,阵线毕竟是阵线,多么理性的阵线也会有维护阵线的私下议程,久而久之所谓的中立变相成为谋权力的伎俩,或许还有人选择相信,但也有人选择不再相信。

社会曾经有人说, 大马第三只眼睛的没落主要原因是民联的崛起,民联将已经成熟的第三只眼睛纳为己有,创造了自己的价值,可是却谋杀了社会的第三只眼睛。

社会需要的不是一种变相的制衡,民联制衡国阵是在政治上,人民制衡民联和国阵是良知上,不能因为民联是制衡者就不需要被制衡,这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社会需要的是一个独立操作,没有政党背景,没有阵线约束,才能真正扮演中立角色。

Jan 28, 2010

豆腐渣工程破纪录

敦马哈迪担任首相是创造了一个字眼“MALAYSIA BOLEH”,这字眼有两个观点,首要是要激励马来西亚国民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看轻自己,对自己和国家要有信心,马来西亚没有不可能的事情,是大马独特鼓励和激励口号;其二是炫耀大马成就,无论任何事情都可以和世界共享荣誉,就连世界著名的双峰塔、吉隆坡电讯塔都可以在马来西亚找到。

久而久之,MALAYSIA BOLEH过度吹捧,变成了自我膨胀的字眼,让很多马来西亚国民自我催眠辐射,开始枉顾他人感受,产生自我、傲慢、蛮不讲理的心态;更有一些没有这样大的头却只戴大帽子的炫耀主义者,看见
好大喜功的政策,连忙想象浩瀚、大型工程,建议政府施工,以便谋取最大利益。

风水师还可以骗你十年八年,这些大马老鼠公司连江湖术士都比不上,所建造的豆腐渣工程连一年都顶不住,但幸好有着庞大腐败官僚主义撑腰,工程如何偷工减料无所谓,精算师的水准即使不入流也无所谓,只要流出来的水可以灌满污浊的心灵,大家还是可以年年大富大贵。

国会公共账目委员会针对数项倒塌或出纰漏的公共工程进行调查,其中以瓜拉登嘉楼耗资近马币三亿元兴建、启用仅一年的瓜拉登嘉楼贡巴达(Gong Badak)体育馆主赛场顶盖坍塌事件最为严重,公账会认为,公共工程局监管不严,是导致该体育馆发生坍塌的情况。

公账会认为,负责建造瓜登贡巴达体育馆主赛场的苏丹米占再纳阿比丁体育馆(Stadium Sultan Mizan Zainal Abiden)和建造顶盖的顾问公司是两间不同的公司,缺乏完整的协调,安利是同一间公司负责。

曾聒不曾在工程部工作过,但是,深信在政府招标之前会有完整的一套资料,资料应该包含建筑物的构造、工程绘图、以及地基深度等相关资料,一般上大家会相信来投标的公司会没有经验,或是漏了计算原有建筑物的条件,可是政府工程部门内的官员从小职员升到批准工程首领,肯定不会是饭桶。

即使他们是班饭桶,做错事情也是需要负责,虽然惩罚对浪费公款而言是于事无补,可是总好过工程部“
监管不严”将责任推到一干二净,先例一开,还有公务员会认真审批,还有公务员需要认真工作吗?

豆腐渣工程虽然是可恨,对一些喜欢领功的人而言,很可能是功劳大于过,传言说,近年来倒塌的体育馆中,其中一间非常特殊,曾经举办过马来西亚运动会,而且这运动会也开创了马来西亚立国以来的历史,那就是,
在这体育馆举办的不少运动项目打破了国家记录

若将打破纪录和豆腐渣工程一起联想,这可能会是大新闻,到底游泳池、运动跑到有没有偷工减料,
为了省下一点点的材料将标准的跑道和游泳池缩短呢?

如果真实是如此不堪,那么再高喊“MALAYSIA BOLEH”就是鼓励“
豆腐渣工程破纪录”了。

Jan 27, 2010

尊重别人等于尊重自己

尊重别人等于尊重自己,这是一种文明社会值得推崇礼仪。

社会渐渐进步,科技越来越发达,人类在过程中学习进步,学习如何提升自己与时并进,偏偏忽略了人文修养和道德教育,将待人处事的基本条件都淡忘了,忘了尊重身边的人,忘了尊重其他同胞,忘了尊重他人文化,忘了尊重他人宗教。

在这大时代,只有良知才是真正的镜子,镜子的更能是审视自己的行为举止,对它笑时,它会向您笑;对它凶时,它会对您凶;尊重它,它就尊重您;唯,这面镜子非常脆弱,往往躲不过情绪,更特别的是科技的速度也让人类缺乏忍让能耐,萌生的是一种
仇恨、报复、专制、野蛮心理,砸破镜子的真实。

自基督教堂被焚烧以来,社会处于一种宗教紧张状态,无法理解是如何开始,但知道要如何结束刻不容缓,除了考试,任何争论的发生都未必有公平可言,可是在人类进化中应该学会的是“
冤冤相报何时了”,“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只要促成的是一桩好结局,以怨报德又何妨。
正当各方以为教堂纵火事件已逐渐平息,不料今早却惊传雪隆两所回教堂被人丢掷山猪头的事件,使到过去三周来宗教场所遇袭的案件增至17宗,两所遭丢掷山猪头的回教堂,皆坐落在旧巴生路附近,分别是隶属雪州八打灵再也的拿督哈伦花园回教堂以及吉隆坡斯里圣淘沙回教堂。

希望大家理智看待这项事情,不要让仇恨控制了思考,也不要刻意为了政治目的安排这种恶劣行径,各族或宗教之间需要有互相尊重的精神,这除了是一种义务,也是一种友善,礼貌待人、平等看待、诚意做事、理解他人、体谅他人都是尊重的表现,只有“尊重”才能让这世界充满和谐。

Jan 26, 2010

校园暴力谁该负起责任

或许是一个错误的想法,可是对曾聒而言,校园暴力不是现在的问题,这是长久以来都存在的问题,只是资讯发达让很多事情轻易浮在台面,成为大家讨论的一项社会问题,就最近女学生下跪认错,是否是问题的极点就见仁见智。

网络自由成了社会的方便,对成熟的人而言,网络是知识宝库;对青春期的青少年而言,网络就是娱乐字典;对媒体而言,网络出了可以提供资讯,也成了目前新闻报道的其中一环;网络资讯包罗万有,好坏资讯参半,无法约束也防不胜防,唯有靠意志和价值观。
最近发生在雪隆一带学生暴力传到网上,被报章报道后父亲才知道女儿被欺负一事,有很多人有不同看法,一些认为是家长对孩子的事务漠不关心,家长和孩子的代沟越来越大,很多发生在外面的事情孩子不想让家人知道,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处理。

先了解为何他们会将事情先放上网,这可能不是想炫耀自己如何强悍,或许有少许凌辱心理,但是重要的是年轻人接触、吸收的模式已经改变,不再是父母亲,不再是老师,而是网络资讯,为什么?

理由很简单,只有常常接触,只有熟悉和习惯管道,当事情发生才会第一时间成为自己抒发方式,而这包罗万有的空间,是好是坏也只有一念之差。

任何青少年身上的错误,除了责任要放在他们身上外,还要留意的有:

一)社会文化(社会风气及改变,如:网络的影响)
二)教育素质(肤浅的填鸭式教育缺乏注重良知、知识、道德以及人性化教育)

三)家庭结构(双薪家庭缺乏关心儿女等)


孩子成长过程非常重要,也是人生第一次需要自己选择,自己摸索,以塑造性格,这阶段正是模仿能力最强的时候,也是人生第一个思想更年期,人生思想危险期之一,一旦过度接收太多负面资讯,或许就成了性格,成了本性,须知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所以父母亲必须要很注意这阶段的小孩。

一般上,塑造一个人的思考模式和习惯的有:

一)书、网络资讯、电视节目;

二)老师、可以感动自己的人;

三)朋友、环境。


英国伦敦国王学院心理学家朱迪曾经分析过,要建立孩子们的关系,最好的方式就是共渡童年。

有鉴于此,不要怀疑这些学生为何在受到朋友如此的对待后,关系还是这样好,还可以有说有笑的抱在一起,甚至比父母的感情还要好,所分享的或许是与父母谈不上的话题,这就是童年和环境本质,希望全世界的父母可以一起努力为自己孩子们多付出一点,以这句话共勉。

Jan 25, 2010

谁是网上“达人.....打人”

學生用暴力解決問題?隨著早前發生的學校女生打女生的事件后,驚現女學生的暴力面。

當大家都喜歡管擁有專長者為“達人”,打人也要出現“打人達人”嗎?


是學生有問題、家長有問題、學校有問題、社會有問題,還是有其他隱藏著的問題,才會促成暴力風氣?

你可以透過電台收聽,然后到主播吉安的facebook留言討論,或者你也可以到部落格聯播陣線的Facebook分享自己的意見。
日期:25/01/2010 星期一
時間:9pm
部落客:曾聒旺樟吳啟銘文鋒起吾吉安考古地带

歡迎調頻收聽或傳短訊分享。
发短讯方式:
键入AIFM<空一格>文字讯息,然后发送至32728

此外,你可以把你的看法,發表在你的部落格,或到主播的部落格和部落客嘉賓的部落格去發表你的感想,你也可以在此留言討論。


电台频率

* 彭亨州 (FM106.7)
* 关丹 (FM106.1)
* 太平 (FM106.1)
* 哥打巴鲁 (FM105.7)
* 槟城 (101.3)
* 吉打 (FM101.3)
* 玻璃市 (FM101.3)
* 柔佛 (FM100.4)
* 马六甲 (FM100.4)
* 山打根 (FM95.1)
* 怡保/霹雳 (FM92.1)
* 亚庇 (FM91.9)
* 吉兰丹 (FM91.6)
* 古晋 (FM90.7)
* 瓜拉登嘉楼 (FM90.5)
* 雪兰莪 (FM89.3)
* 森美兰 (FM89.7)
* 吉隆坡 (FM89.3)

烧教堂的省思

阿拉”课题上,朝野政党的回教徒有着不同的看法,一个认为阿拉是遥不可及,无人可比,只有回教徒才有资格使用这个字眼;一个认为“阿拉”字眼并不是敏感性课题,《可兰经》《先知言行录》没禁止非回教徒使用“阿拉”字眼,而且联邦宪法已阐明回教徒不能随意改教,政府不应该担心回教徒会因此对宗教动摇。

任何涉及到搬弄宗教尤其是回教的课题,需要付上的责任不是一般人可以承担,毕竟宗教不单只是国内才有人信奉,若介入严重违反宗教教义,世界各国的信徒也不会袖手旁观,一些甚至需要国家领导亲自道歉,曾经发生的几个例子


一)丹麦、瑞典画家作品被指亵渎先知之后险被杀;

二)世界各地的回教组织纷纷向分丹麦及部份欧美国家报章刊登亵渎先知的漫画游行抗议;


三)芬兰总理就芬兰一家网站刊载亵渎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的讽刺漫画一事道歉;


四)美国总统布什就一美国士兵亵渎《古兰经》事件,向伊拉克总理马利基正式道歉;


五)
在2006年亵渎先知的意大利北方联盟党主席在公开电视节目中道歉等。

马来西亚最近发生的“
阿拉”争议应该是全世界回教国家第一回,原本就不是回教的重要课题,只是一些政治捞票的招牌动作,可是结果肯定影响深远,包括让世界各国的宗教积极份子“有样学样”,反对回教以外的宗教使用“阿拉”字眼,掀起另一个世界宗教之战。

虽然印尼是个回教国家,懂得本身文化以及母语的族群少之又少,在一个回教抬头国度里,国家政策内依然允许基督教徒使用“
阿拉”字眼,甚至做成招牌放在教堂外,一旦马来西亚上诉庭或高庭推翻之前判决,不允许基督教使用“阿拉”字眼后,印尼基督教徒会有浩劫吗?
国际对马来西亚烧教堂事件不看好,不认为马来西亚还是多元种族和多元宗教的表表者,更担心马来西亚随时会有政治因素,让社会治安不稳定。

阿拉”不该是分化马来西亚人的关键,不能被政治人物当筹码乱舞,这会让选民更不满,在未来大选或许出现的情况会是:

一)回教徒不再投票给非回教徒了候选人,不管是朝野政党的非回教徒候选人;
二)基于愤怒非回教徒不再投票给掌政的国阵等。

任宗教课题继续燃烧,出局的未必是国阵,而是巫统以外的国阵成员党,变天不了天,却换来一个部署宗教争议,希望“
浑水摸鱼”的新首相。

Jan 24, 2010

电子投票不理智

曾聒不是博大生,可是身边围绕着很多博大朋友,对博大校园普选略知一二,多年来没有机会通过政治或其他管道介入博大校园普选,唯有通过这文章将多年的看法一一细述。

博大校园普选是全马大专中花样最多一个大专,这并不代表这间大专问题最多,通过校方多方面的用心良苦,便可以知道校方的政治智慧并不低于目前的国阵领导,更懂得“
做好本份”取悦政治领袖,让自己顺利续约,在他们心中学生只是“过客”,没有畏惧得罪,前途才是永恒。

校园普选有个特别惯例,竞选的学生必须要有本身的宣言/口号,这宣言/口号不能和其他学生的口号一样,这样会被怀疑抄袭或没有创意,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双双资格将会被取消,所有学生的竞选表格都是保密,必须在限期内交到校方手上,也就是只有校方才会有所有学生的竞选宣言/口号。若校方想笔者如此小人,手上预先准备了一些“
箭靶”表格,截止后再从表格内分类,做出两种动作:

一)要减少原本协商的“
非土著亲校方阵线”候选人,就将这些学生的宣言/口号写在箭靶表格上,让双双失去资格;

二)要是知道这些学生是“
亲学生阵线”,用同样动作,把一些亲学生阵线学生除掉。

以上动作或许已经不管用,校方的逼宫政策更不是此文主题,目前最为特别的方式就是“
电子投票”,博大电子投票该是从2003-04年开始,多年内不单只是亲学生阵线提出反对,一些亲校方阵线也同样提出意见,但是基于没有上层(ATAS)指示,所以万般理由推搪。

这电子投票在2007年发生了一些小插曲,投票当天,所有电子投票站的电脑发生故障,暂停投票约2小时,使到一些原本想投票的学生在等待过程中放弃投票机会,最不解的是,当投票电脑恢复操作后,已投票的人数忽然暴增,须知电子投票无法追究,不然投票肯定不是秘密进行。

电子投票除了有以上的特点外,还有一些需要与大家分享的情况:

一)投票学生是经过电子注册,投票过程肯定有记录,连投下哪个候选人都会有记录,不知哪年哪日,一旦校方吹起风,最有可能被秋后算帐,如何算帐自由巧妙,成绩、宿舍、贷学金不等;

二)电脑是人类的伟大发明,编写软件程序更是神通广大,知道有心人在编写过程中,“不小心”加上了一个命令,如:在投票人数每达3000后,亲校方候选人票数自动增加1000人;或亲学生阵营候选人票数达7197后,所有再投下的票自动转到亲校方阵营;

三)校方会否有另一台电脑在监督至于,可是填写投票人数或结果?

四)一旦发生竞选候选人票数相同,如何重算?

五)若学生上诉,票根如何重算;最重要是,如何确定投票真伪?

电子投票只有一个好处,就是容易进行算票工作,唯,产生更多透明化的弊病,校方是智慧社会的领航,若没有考虑到投票机制的问题和公平性,只能说他们老糊涂,但在学生众多学生提出“
民主程序”上诉后,校方不应该有着“游戏由我生,规则由我定”的心态,须知“要取胜就不要公投,要公投就要最透明”,不要为了自己的私利,大煞民主风景。

Jan 23, 2010

巫统开放,马华完蛋!

马来西亚是个多元种族的国家,独立前更有契约指国家主权由各族人民共享,也不知是“PECAH DAN PERINTAH的关系,华、巫、印各有本身政党代表自己族群,由这些族群政党组织一个国家的政府,领导国家。

经过多年,种族政治有利有弊,站在“
一个马来西亚”的概念下,要团结各族,就必须摒弃分化各族的就观念,人是如此,政策应当如此,政党也应当如此,因此国阵曾经有过一闪而过的构思,就是在去年11月11日成立一个马来西亚政党,命名为“国阵党”。

顾名思义,这政党本来就是一个变相的“
国阵成员党”,只是在名字上有所不同,要让大家直接联想国阵就是一个多元种族政党。

这与换汤不换药有一点点不一样,以往各成员党领袖皆是国阵会议参与者,方式和内阁会议没有多大分别,出席者多数是各党部长,不一样的是,这“国阵党”经过全新包装,以一个马来西亚概念
为主,可能可以自行招收各族党员;可以自行决定候选人的分配;最重要的是成员党领导人在内有一席职位。

国阵党”的成立已经不是当下话题,社会不会关心候选人分配到底非巫统政党可以获得多少,因为只要在这旗子下休想会有高票,甚至有人说“宁愿投一只猪也不投国阵”,更相信任何组织只要有巫统参与,即使马华或国大党领导被分配到的职位是总会长,也会被巫统领袖牵制,无所作为。

与林祥才的一席话后才恍然大悟,原来国阵内非巫统政党最担心的不是国阵党成立的职位分配,而是一旦巫统开放门户,改为多元种族政党,开放给所有族群加入,那么各成员党从此便可以高唱“
黄飞鸿收档”了。

参与政治有三种人:

一)为了政治理想加入政坛,希望开着实力改变现今状况;
二)在政治圈内找到好处,有望飞黄腾达;

三)上位当官,讨一个部长以便往后生活无忧。


社会眼光永远独到,认为会混在国阵的领袖不外于第二和第三项,若出现第一项的人,也不会待太久,毕竟大染缸内始终容不下清流。

从以上三种人来断定,无论知道自己要什么,只要是与以上三项有关系,他们必定漏液在“
太子贸易中心”-巫统总部排队拿表格,希望成为巫统开放后的001,更巩固说明了本身对以上的想法。

林祥才喝了两杯后说,若巫统真的开放门户,相信马华至少有30%依然活跃的党员会加入,毕竟在一个核心党内服务,总比成员党来的强,说到实权,巫统本身就是实权的灵魂,如果想要帮人或做事,当然在巫统内部工作会更有效果。可想而知,无论是理想还是妄想,在国阵政治圈子内的人都应该非常清楚,自己要的不是一个老招牌的情意节,“
达者为先”是成功的不变的道理,因此巫统开放,相信马华或个国阵成员党会完蛋,这样结束马华党争或许是最有效。

Jan 22, 2010

林祥才:马华延迟大会或成非法组织

林祥才昨天约了一些博客在梳邦某酒店中餐厅交流,出席者包括:郑典武(阿武叔)、林放、李荣白(言之有理)、郑水兴(水兴浪),杜成春(与您分享),陈志忠(志忠的谎言与分享)、JASON WONG(静心殿)、陈治宣、黄毅贤、曾聒,虽然林员外离开马华主流已经一段段时间,可是从他的交流当中看得出,他对马华依然热衷,似乎在等待一个机会,一些认为是重回马华的机会,可是直觉告诉曾聒,林员外是等待一个领导马华的机会。去年双十特大后,林员外重回马华,成为翁总领导马华以来最后一批委任中委,大家都在猜测,他是马华前副总会长,在前年问鼎马华署理总会长失利后就休息,专心处理公司业务,双十之前出版了个人文集,除了结集自己剪报外,也谈了许多个人政治观点。

他曾两次与友人打赌,指马华1128特大开不成,1205大会也开不成,两次都侥幸胜出,主要也不是靠猜,是了解国家领导的协商方式,在首相和副首相好心的协商下,大家必须要让步,既然廖派已经取消1128的特大,那么翁蔡派也应该做出让步,延迟代表大会。

此外,这两次的让步必须要向基层交代,马华不能无端端在一星期内说取消大会就取消,这取消除了要中委会通过外,也要向社团注册局报备或申请,而这样就以来没有听内部谈起有申请延长大会这回事,如果没有妥善处理社团注册局的文件问题,没有向组织局申请或组织局至今还没回复答允延迟,搞不好马华现已经是非法组织。

林员外赞同重选,他说,马华应该在双十特大后立即进行重选,不应该拖延到这时候,当时老翁若坚持开特大,廖派没有反对,现在马华应该是正常操作的时候了,但是很肯定的是,马华在未来的3月与4月间会有所改变,这改变将会对马华影响深远,一劳永逸解决目前的窘境。

在场的部落客纷纷猜测:

一)倾蔡细厉的马华中委会陆续呈辞,促成重选;
二)马华总会长会呈辞,让老蔡代总会长,再委任廖中莱为署理总会长;

三)马华在有重选没竞选的情况下重新组织中委会;
四)马华重选,老翁和老蔡同时宣布不竞选。

谈到马华重大家心目中的总会长时,曾经出现过的名字有江作汉、黄燕燕、黄家泉、林祥才、冯镇安等,问及林员外竞选什么职位时,他的回应似乎就是等待灵感。

(以上皆是酒后闲谈)

Jan 21, 2010

如何夺帅

马英九在担任总统前是一位政治彗星,很多人说彗星是刹那间的的光辉,容易消失与坠落,兴奋时间短,悲愤时间多,因此抗拒使用这字眼就用“政治明星”一词来代替。
政治明星和电影明星有别,电影明星要出位需要靠绯闻引起社会注意,可是政治明星一旦碰到绯闻,就最好离开政坛,毕竟政治明星是公众严肃的偶像,他们的工作是常常要上台讲道理,所以做事要有条有理,不能让人民看见半点瑕疵,不然在党内或是在大选面对劲敌是将会成为被攻击的把柄。

先不谈“
政治明星”的能力,毕竟他的能力可以由别人来证实,只要找专业人士包装(不能是抄袭),找竞争对手的缺点及弱点,不停向外宣传,将它越描越黑,有多丑形容到更丑,再突出本身的优点,有出淤泥而不染,是政治清流,便可以加分。

政治明星需要具备特质是“正直好人”、“政见独到”、“媒体喜爱”、“常常见报”、“学养丰富”、“和蔼可亲”、“一副德样”、“书本道理装满脑袋”、“语言天份十足”,尽管没有表演欲,面对镜头和社会都必须精神奕奕,硬要展现本身的才华,强而有力的将自己推销出去。

这些明星当选后会是什么?连“
政治”一词都搞不清楚,参选的意义就和很多政治混混一样,只想让自己在选举期间筹获更多款项,让自己的履历更完整化。

并非每个政治明星都如此,肯定的是没有一定实力的政治明星,很难在如此凌乱的政局生存,铁定的是“
政治明星”将会是朝野政党未来的强心针,夺帅重要环节。

308前,社会第三只眼睛抬头,产生了很多社会明星,或许是民联慧眼识英雄,还是大家有共同的愿景,很多社会明星加入了行动党和公正党,壮大了民联,不相信的人会说只是碰巧,可是注意到的人会了解,这些加入民联的“
政治明星”,具有以上条件,也谈政治理想,最重要是蛮受年轻人爱戴。

不管喜欢不喜欢,政治明星是未来趋势,但是不能太造作,更不能虚有其表,不然不是夺帅,而是被夺魂。

Jan 20, 2010

从自己角色看齐!

早前,钟廷森在专访上炮轰某政党领袖多年来没有扮演什么角色,很多华社事情没有很好传达首相,反而要这些华团绕过某华基政党,直接接触首相,不管喜欢不喜欢,他说出了多数华团的心声,他也表达了华社的纳闷。

一些人认为,这是一个充满政治动机的谈话,除了乘机贬低某政党领导人,也计划性否决某政党在社会上的代表性。

接着又传出为了测试人民对华团领袖支持,华总会长方天兴下届或许以国阵旗子在华人区上阵,甚至被委任部长职位。

可能是某政党的错,多年以来都是在做社团所做的事情,最多就是比社团多一份薪水,多一些机会在国会发言,可是工作态度已经完全将“
政治社团化”,三人篮球赛、中秋晚会、升学辅导成了政治目标,成为政治未来大蓝图。

政治与社团有别,政治基本上应该看重的是国家政策和政府施政项目,与华团扮演角色完全两回事,华社团体的设立可以说是一联谊和福利为主,虽然开会很喜欢谈论很多国家大事,甚至发愿比政治人物更高,但是必须明白社团不是政治机构,不能因为和某高官显要关系好而越界。

社团有社团的责任,除了以上两点,社团和政治机构接触的层面相同,同样会常接触部长、首相、外国使者等,可是最重要的任务还是以一个社会代表的身份制衡政治偏差,树立人民心中不偏不倚的角色,为不入流的政策出声,打造强而有力的“
社会第三只眼睛”。
华团领袖不要因为膨胀心理迷失自己的角色,要当政治人物或竞选议席就请将身上所有社团身份放下,不要沾污社团的贞洁性,让华团失去本身的可信度和诚信度。

曾聒始终认为,一个根本不了解自己角色,又要穿上这角色的服饰,对文明而言是一种侮辱,对团体本身是一种羞耻,对人民而言是一种不尊重,请不要为了一时的私欲,摧毁了组织应有的道德和任务,大家有大家的任务,一些事情不是每个人都应该做的,一些事情是应该做而没有做的,为何不先从自己的角色看齐,别等到被边缘化后又赖别人。

Jan 19, 2010

第三只眼睛的角色

15年前,出席吉中摄影协会的一个讲座,讲座内主要还是交流有摄影的技巧,当谈到角度捕捉问题时,主讲人用上了中学生没有想过的新名词,他说身为专业的摄影人最需要的条件就是长上“第三只眼睛”。

这第三只眼睛并不是大家所想像的怪胎,而是身为摄影人必须要比任何人更清楚角度,了解角度上的拿捏,用角度来体现出物体的“
脱俗化”,突出它的另一面,这或许与世俗有别,或许也是最真的一面,一位好的摄影师不只是会拍照,更要拍出一张有价值的照片。社会事务上何尝不是这样,很多表面大家所相信,甚至信仰的事情未必就只有一面,人们必须时时刻刻使用心灵上的眼睛,观看肉眼上所无法看见的事务,再发挥社会责任,纠正混浊的社会现象,让正义长存,肃立社会道德情操。

简单来说,
社会第三只眼睛就是社会“醒觉意识”,这意识来自不同的评价和反馈、影响和约束、客观评价和总结,并潜伏一种基本“社会道德意识”,这种道德意识在适当时候将会是社会正义的抵抗力,公平对待国民的一种免疫系统。

第三只眼睛也是监督政治病态的其中一环,未必拥有实权,也没有任何利益,也就没有利益冲突下表达不同观点,纠正政治及社会弊病,以防往后造成诟病,影响社会发展,殃及国民。

在大马,所扮演第三只眼睛的有媒体、社团、人民等,看法未必和政策相符,但是未必是一种对立,在意义上都是为马来西亚好,因为他们皆带出不同资讯,给人们更了解社会,更了解世界,无疑是提供社会一种新目光,提供一个新眼界,向进步和谐迈进。

现在官不如以前,有人说现在的官比较贪婪,有人说现在的官比较嚣张,有人说现在的官僚与偏差已经是世纪之最,或许没有衡量的标准,可是资讯告诉社会,这的确发生在我们周围,在适当时候这三体必须结合为一,以发挥影响作用。

Jan 18, 2010

冤(四)

曾经接过一通电话,一通很沉重的电话,这是很多人难以体会的感觉,这人说自己是在法庭拨来,说他是一位将判死刑的嫌犯,说他自己没有犯法,自己没有贩卖毒品,他是冤枉的。


当然,无法确定他说的是否属实,他到底是不是冤枉,也没有人知道是一通恶作剧还是真实,毕竟这电话只通一次,说他是在一个朋友手中拿到曾聒的电话号码,说他是通过“特别”管道拨电话给我。


他说再上多两次法庭,他将会在“1952年危险毒品法令第39B”条文下判“死刑”。当时候他的声音发抖,要哭有不能哭,像是一定要将话清楚说明,不然生命就这样结束。

曾聒曾去询问,如何才能帮到他,最重要的是这种案件要用什么方式才能翻案、平反;一些对法律有认识的人都说,这种案件已经在法庭,除非用法庭管道翻案,但是只能针对目前有的证据来谈,调查工作应该无从下手了,照这样看来,或许没有平反机会。


这不是在推卸责任,是因为他本身已经在用着法律途径,不然这案件不会在法庭上审讯,如果连他自己选的,自己相信的律师都没有办法帮到他,其他律师成数不高。


这事情或许不真,或许不在曾聒的能力范围内,可是一直挂在心上,这关系到一条人命,不能当假。


看回上篇,律师指嫌犯必须争取时间在法庭上说出真相来保护自己,逻辑告诉我们,上天有好生之德,可是如果换成您是法官,经过审讯,经过多方的陈词以及证据,要做出决定了,关键时刻还会听嫌犯喊冤吗?


在法律领域,明文规定,同样也不会情面,上诉机会已经给了,还要如何监督?还需要有监督单位吗?这不算是透明吗?了解自己的权力又如何?悲观的说,个人和法律相对比,太渺小。

Jan 17, 2010

冤(三)

任何人在被扣留时必须要很了解自己本身应有的权力,其中包括知道自己有权力要求律师在场的情况下供证,或是保留沉默,也就是在港片常看见的警方台词,“可以保持沉默,但所讲的一切将成为呈堂证据。”
在法律角度,嫌犯保持沉默和要求律师在场并不会引起太大的争议,除非闹出人命,死无对证。

已往经验告诉我们,司法公正是要靠完整性的证词,以及证词的确实性,就这两样而言已经足以推翻案件。

马来西亚这几年的治安让人不安,这不是新闻纸的哗众取宠或是刻意抹黑,只要生活在吉隆坡或新山的国民都深深体会罪案无所不在,曾经有人说,如果住在新山或吉隆坡没有到过警局报案,那肯定是没有出门的人。

这种比喻或许不太贴切,毕竟不是文章主题,以上只是想带出国民对报案纸并不陌生,很多时候报案者走入警局或是请到警局,警方人员会友善的协助报案过程,基本上、逻辑上并没有不对,只是注意细节的人常常会发现,报案内容或许是根据警方认为的重点,反而忽略报案的一些细节。

普通案件或许没有争议,至于内安法令或紧急法令下扣留而言,任何一种细节都会是关键,警方盘问当然是为了真相,也有一种情况是,盘问是为了自己要的答案,盘问出来的答案最后是否会改变结局吗?

日前一名律师在电台受访时说,嫌犯不能随意接受相似却有不完整的供词,若发现自己的供词与事实不符或是不够完整,又处于自己无法改变的局面,最好的方式就是在面对法官时争取时间说出,或作出否认,一以让事实还原。

不是不认同律师,案件牵涉的只是一般调查上的偏差可能会有效,可是案件涉及到的是执法人员的利益,涉及到的是上层的利益,涉及到的是政治上的利益,涉及到本身利益时还会有效吗?

林甘事件是马来西亚社会发指的问题,涉及成面如果只是一般媒体爆料,第三到第10只眼睛的制衡或许有成果,可是涉及层面广,连该扮演中立角色的单位都牵涉在内,一环扣一环,官官相卫之下,还会有真相可言吗?

理想归理想,实际上需要的还是一个透明化和中立的监督检讨单位,人民的尝试必须提升,健康的政治文化需要灌输,不能因为方便,将国家的未来都断送掉。

Jan 15, 2010

今晚9时停止网上活动5分钟

今天晚上九時Facebook將有5分鐘的沉默,包括沒有任何網站活動。這項工作將紀念 在海地地震失去生命的人,如果你同意請複製並粘貼到您的首頁

Tonight at9pm all of Facebook will have 5 minutes of silence which includes noposts, no comments and/or any other activity on the site. This will bedone in remembrance of all the lives lost in Haiti's Earthquake thispast week. If you agree please copy..


位於拉丁美洲的海地12日傍晚時分發生7級地震,海地三分之一人口即300萬人受到影響,官方粗略估計死亡人數超過10萬人。

地震震央距離海地首都太子港西南部僅十公里,首都大部分房屋及樓宇倒塌,頓時成為一片廢墟,更有眾多罹難者的遺體陳屍在街道上。倒塌的建築物包括總統府、主要監獄、醫院、學校、天主教堂、以及聯合國維持和平行動駐海地總部。
聯合國大樓內相信並無生還者。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說,100多名聯合國人員下落不明,其中包括駐海地維持和平行動團長安納比,潘基文正派遣安納比的前任前往海地應急。另外,太子港天主教教區的大主教也在死亡名單上。
一名在海地的傳教士Yvonne Trimbl對CNN描述自己的感受:「我自從1975就來這裏做傳教士了。這麼多年裏面我經歷過海地的政變、革命、內戰很多動蕩的事情,但我這輩子從來沒有感到這麼恐怖。」
美國總統奧巴馬形容「從海地發回的報導和圖像令人痛心」,宣佈會全力協助海地進行救援工作。為把握地震之後48小時搶救生還者的黃金時間,美國已經派出2,000名海軍陸戰隊隊員,以及大量船隻、直升機及貨機。數日內,美國海軍將與海地的聯合國人員一起派發救援物品,並且協助執法。
海地鄰國多米尼加政府於地震發生當晚已緊急派出一架空軍專機運送20名救援人員以及相關設備前往海地。委內瑞拉政府在地震後幾小時宣佈,立即向海地運送救援物資,並派出一支由50人組成的救援專家組,幫助海地進行地震災害救援。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說,聯合國將立即撥款1,000萬美元進行賑災,同時呼籲成員國伸出援手。他說,「需要大規模救災努力」。天主教教宗本篤十六世也呼籲國際社會進行慷慨援助。
加勒比海發生地震機率在地理學上並不高,可謂非常罕見,昨日海地發生的地震是近200年來最嚴重的一次。而且,海地被聯合 國認定為西半球最貧困的國家之 一。2008年8月,熱帶風暴又接連多次侵襲該國,造成將近800人喪生,80多萬人受災,經濟損失超過5億美元。多災多難且貧窮的海地這次引起了國際的 廣泛關注。

海地人口近80%為天主教徒,16%為新教教徒,不少教會及宗教機構即時作出反應。國際基督教人道援助機構 Christian Aid駐加勒比區主任Judith Turbyne發出呼籲,指由於海地國力較弱,而且缺乏資源,因此當地政府的救援工作肯定不能應付如此嚴峻的災情,海地極需要得到各國人道援助機構的關懷 與支持。
Christian Aid主席Dame Anne Owers說,她對於今次海地地震所造成的破壞感到非常關注,因為海地是全球最貧窮的國家之一,經歷這次無法用言語來形容的傷痛和難關,當地人民能夠依賴的政府支持非常有限。她亦呼籲全球各國的政府能夠更多付出,為海地提供緊急物資,包括食物、帳篷、藥物,以至長遠的重建工作。

美國世界宣明會救援主任Edward Brown同時表示:「對於這麼龐大的地震,無論發生在哪一個國家,都是我們所關注的;特別這次發生在貧窮的海地。」

Jan 14, 2010

冤(二)

很多死亡案件政府没有详情,也没有透露详情,如果这事情发生在公共场合或是私人别墅,“没有理由”可是是一项好的理由,可是扣留期间发生在政府建筑物的命案,还是一问三不知,调查到最后,案情还是悬而未决,错过了时间证据,错过的现场证据,盖棺后更是难以找到证据。

偏偏事实和现实不符,没有逻辑根据,当警方一味说自己有多么厉害,破案率多么高时,就连发生在自己地方,在政府大楼内的命案都无法了解真相,真难以想象马来西亚的执法单位有多厉害。

早在1995年至1997年间,大众媒体就曾报道过警察扣留期间的死亡事件,下面是几宗较为突出的案件,虽不能直接指警方滥权,可是人民心中疑惑和猜测,足以对大马警方产生负面看法。

(一)1995年李国良(Lee Quat Leong)案

一名42岁的技工,因涉嫌参与打抢银行而被逮捕。但是,他于1995年5月12日在警方扣留期间被打死。验尸庭经过调查发现有11名警官涉及此案, 其中有四名高级警官得负刑事责任。1995年12月14日《远东经济评论》报道说,验尸结果发现死者身上有45处外伤,七支肋骨折断。11名警官中只有两名警察被提控,坐监18个月。

(二)2002 年拉古巴迪案

2002年7月,一伙年轻人踫上一辆在执行巡逻任务的警车。警官怀疑他们和一起罪案有关,一伙人都被逮捕,其中一人拉古巴迪曾进行过心脏手术。他在 扣留所时胸部感到疼痛,三天不能进食,还呕吐,警方却不理。隔了几天,警方才带他到政府诊疗所,但没有医生,只有一名男护士给他一些气喘的药物,病情是警员告诉他的。

隔天病情恶化,警员送他到布城医院。第二天,医院证实他已死亡。两个月后,副内政部长在国会中说,警方不必负起任何刑事责任。

(三)威华山努案

另一死者威华山努(Vivasanu Pillay)死亡情况更加离奇。本来死者被警察扣留,可是隔不了多久,有人在一条河里发现他腐化的尸体。警方说,他是逃离吉隆坡金马区(Dang Wangi)警署后失足溺毙于河中。不过死者家属指出,在警方扣留期间他就已离奇死亡,接着尸体被丟入河中。副内政部长在国会宣布,他的死亡和警方人员无关。

(四)1995年原住民苏旦(Sudan a/l Lolam)案

1996年3月4日,西马原住民协会(非政府组织)向彭亨州警察总监投诉,有一名原住民九个月前在警方扣留期间死亡。警方却说,他在扣留所自己用背心上吊自杀。

(五)1995年扣留中心45名外劳死亡

1995年中,经过非政府组织Tenaganita调查发表报告,副内政部长默卡朱尼也在国会证实:共有46名外劳在几个外劳扣留中心死亡,其中士 毛月扣留中心就有42 名外劳死亡。据说,他们是死于一般疾病,如:脚气病、胃病等。政府没发表任何验尸报告。马来西亚医药协会指出,其实这些疾病都是能及时治好的。至今,没有 人被控以刑事疏忽罪行。

(六)2009年苦根(Kugan)案

2009年1月15日,22岁的印籍青年苦根被逮捕后扣留在梳邦TAIPAN警察局,在警方扣留五天期间突然死亡。他被指偷车,在受警方盘问期间失去知觉,过后送往沙登(serdang)医院,宣布死亡。

苦根家属发觉他身上有严重伤痕,他们把两名印籍副部长召到验尸房,但警方却怪两名副部长干预警方调查工作。

医生起初断定苦根死于“肺积水”,他家属不满,召来马大医院做第二次验尸。检验结果证明除了“肺积水”,他还被粗大物件致伤,卫生部设立的“十人调查委员会”则证明,死者身上的伤痕是用粗大物件,如橡胶水喉管类重复殴打所致,最后导致他死亡。

起初,警方矢口否认苦根的死亡与警方暴行有关,公众與论哗然,总检察长不得不指令警方调查此案,有11名警方人员因而被调职。但是,根据网络媒体 《当今大马》10月1日报道,只有一名警察被提控,控状是:他逼供致伤死者,可能面对最高刑罚坐牢七年和罚款,也可能被提控严重致伤死者,刑罚十年监禁。 这显然是当局在社会與论压力下所作出的決定。

不过,死者家属的代表律师哥宾星则责问,为什么不控告他谋杀罪,然后由法官酙情减低控状?他也责问,为什么不提控其他参与并涉及的警官?

据报道,死者是被嫌犯用橡胶水喉管毒打致伤,四天后就死亡。但是总检察长解释说,嫌犯并没即刻置死者于死地,是过了四天后他才死亡,所以不能提控他谋杀罪。

(七)2009年赵明福死亡案件

在野党民主行动党的一名政治助理离奇死亡,他原本只是被反贪污委员会(MACC,以前叫反贪污局,ACA)传召为证人,到反贪委会办公室问话,协助调查关于区区马币两千元的所谓贪污案。但是,隔天他尸体橫陈在隔邻的另一建筑物的屋顶上,他是在反贪委会扣留期间死亡的。

这宗离奇死亡案件受到全马人民的关注,政府不得不特別处理。起初,反贪委会成员提出各种各样的解释但漏洞百出。最后,在社会與论压力下,首相不得不 宣布成立皇家调查委员会。但是,不是为了调查死因,而是为了调查反贪委会是否有根据合法程序进行调查工作。另由验尸庭调查死因,这是叠床架屋的作法。

后来为了平息公愤,首相特地到死者家庭告诉死者家属,有必要的话将会由皇家调查委员会调查死因。

人民不会刻意刁难警方,刻意不和警方合作,可是一宗有一宗的冤案待雪,除了对警方不信任,心中有种愤怒,久而久之就像石头投下粪池般,“引起公愤”;无奈的是,如果不与警方合作,后果会是什么?

大马人民必须提升自己对法律的认知,提升本身的权力的认知,了解警方权力,适当时候要会对警方说“不”,这不是一种对抗,而是懂得保护自己,毕竟警方长时间教导的是对付坏人,没有教导如何对付坏警员。

大部份内容为转载

Jan 13, 2010

冤(一)

马来西亚监狱局和港片中的监狱生活完全是两码子的事,囚犯在监狱一天5餐,每一个餐的食物都是经过营养师批准,连白饭都是使用蒸煮方式,肯定不会烧焦,每天有固定时间表,睡觉时间比城市生活早,环境干净;至于警方扣留所、非法移民扣留所就不宜置评。鉴于此,监狱局内所可能所谓不足的地方是犯人失去自由,不时要进行体检,居住环境可能不透风,两年前的医务人员和医药设备不足够也不完整,若两年前所规定的,每个监狱每个时候都有医务人员计划落实,或许情况有所改善。

但是事实往往会被数据推翻,2009年7月23日,马来西亚人民之声发表了最新的《2008年人权报告》,数据显示,2003年至2007年(四年内)的全国死亡人数为1535人,2008年(一年内)监牢死亡人数为255人,警察扣留所死亡人数为13人。

2009年3月间,内政部长在国会提供的数据则是1999年至2009年(10年)监狱、改造所、非法劳工扣留 所死亡人数为2571人,医院就医期间死亡人数(总死亡人数的98.7%)为2536人,送医院途中死亡人数为22人,监牢内死亡人数为13人。

这是非常惊人的数据,很多人看见这数据后会联想到的是这些人是“无端端”死亡,或是被监狱局或扣留所无理亏待,也会对“亚洲人权委员会”也指出了下列几点有所共鸣:

一、《联邦宪法》虽保障聘请辩护律师权利,但警方却自认为有权拒绝律师会见嫌犯,因为我国《宪法》没写明会见律师的时间。

二、许多嫌犯家境贫困,又没受过多少教育,又无法“拉关系”和警方搞好关系,以避免不受折磨。

三、我国警方人员举止粗暴、贪污、使用暴力、采用高压手段的事件,时有所闻。警方人员权力似为超然于法律,不根据法律行事;有时只靠“怀疑”就“先拘捕,后调查”,正常的程序应该是“先调查,才拘捕”。

四、以警察扣留期间死亡案件来说,警方经常提出的理由是:嫌犯死于“自杀”、“心脏病忽发”、“胃溃疡”或“自然死亡”等。

五、 当局提控违纪的警方人员时,所提出的控状总是“避重就轻”。有时,当局只提控低级警方人员,不提控高级警官。

以上都是一些“人为”所致的因素,可是要洗冤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是有很多事情要做,不能只是提出理论没有所谓执行方式,更重要的是需要一套透明的监督方式和自我保护的手法。

Jan 12, 2010

或许谁都没有错

国阵以巫统为主,后者不多不少企图利用狭隘宗教思想影响马来同胞,突出与回教党的不同,比回教党更为爱惜马来族群,以公务员为首的鹰犬,久而久之习惯了主子的作业方式,懂得如何讨好主子,虽然宪法赋予人民自由的宗教信仰,可是只要这些鹰犬懂得如何利用时机刁难其他宗教信徒,或是行驶偏差,表面上是与理不合,可是明贬案升,让他们更肆无忌惮。鹰犬们无法剥夺各族人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可是却限制很多宗教上的不便,其中包括建庙、仪式空间等,308前更是拆庙不断,加速了非土著对国阵的不满,日益恶化的文化及信仰上的隔膜,促使了HINDRAF的成立。

这耳熟能详的HINDRAF,让印度社会开始醒觉,认为他们是马来西亚政策中所遗忘的一群,一次又一次的万人街头示情愿,让他们勇敢起来,知道身为国民应该如何公平被对待,尝试粉碎巫统的“
种族分化”手段。

宗教向来是国家敏感课题,在308前,不只是兴都教徒对政府有怨言,连佛教徒和基督教徒也同时发出不满声音;位于居銮通往峇株巴辖的马佛青总会普照寺在国阵执政期间,因为某些巫统小喽喽提出反对,一拖再拖,停工长达17年,曾经通过各阶层政治领导洽谈,但是依然还是“
有心无力”,皇恩浩荡,终于在308前获柔佛州政府批准复工,这种心情或许只有“17年”的人才会懂。

308前与一位基督教朋友吃午餐,当时巫统国会议员正力争拆除教会学校的“
十字架”及“肖像”,至于所谓的这些教会学校有宗教符号是否成为建议主因,大家不得而知,从她口中了解到,这建议深深伤害了全马信徒。

她说,马来西亚基督教很多小册子被扣留在大马海关处,数量该有几个货柜之多,基督教会领袖纷纷向非土著政治领袖提出上诉,要求政府尽快解除封令,虽然原因不详,但社会总是认为政府是无理扣留,这种手法引起了基督教徒极度不满。

政府鹰犬应该明白,他们糊口的俸银来自人民,这就是义务协助人民的一种酬劳,不能是一种可以刁难人民的奖赏,或许在以上事件中大家都没有犯上错误,从不检讨的习惯,怪得了谁?

Jan 11, 2010

政治总是没有付诸行动

基督教堂被破坏至今已经超过8间,当政者若在这几天内无法解决这种情绪上的怒火,即将来临的是无畏的争论,各族人民心中的“一个马来西亚”距离似乎越走越远。
这事情的发生大家都不想,第一想法就是法庭刚判决允许某刊使用“ALLAH”字眼,引起了国阵政府高官的不满,纷纷提出上诉以制止非回教徒使用这字眼,但是法庭判案依据的是证据,要推翻结案就必须要有另一种更重要的出发点,来推翻之前的证据。

有鉴于此,大家心中第一个猜想的便是,上诉和毁教堂同出一筹,就是上诉单位必须证明法庭这么一判,引起了社会的不安,引起了宗教或种族上的冲突,若法庭这议案不推翻,宗教间的隔膜与磨擦火焰将不断蔓延,破坏国家和谐,法庭必须站在国家安宁角度思考其严重性。

以上不是硬将死猫塞在巫统部长口中,只是巫统向来的处事方式高明,务求达到目的,牺牲小我完成大我的精神让人摸不着头脑,也是传说中的难以捉摸。

这事情发生至今已经不是追究责任的时候,马来西亚自命不凡的政治人不能只是解决短期内的“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教徒们失去的不是祈祷场地的问题,他们失去的还有人生安全、信仰受威胁、宗教不被尊重、对政府治国方式没有信心,他们在期待着政治团体主动:

一)会见首相与内政部长,提出制止破坏宗教场所方法;
二)组织各大宗教理事会,向首相内政部长提呈多元宗教备忘录;
三)要求政府聘请保安予宗教场所,毕竟治安问题不是私人该负责;
四)要求政府提供免费地方予教徒祈祷与进行活动;
五)特别拨款以让重建顺利完成;
六)厘清宗教敏感和被政治敏感化问题,一劳永逸解决使用“ALLAH”字眼问题。

习惯高高在上的领袖们,不能坐视不理,不能再发文告谴责,没有付诸行动就是一种政治逃避,逃避不能解决问题,官老爷们拿着人民的俸禄,那怕是三天三夜不眠不食,都必须着手解决这问题,不能让它伤及无辜后又发表惋惜情操。

Jan 9, 2010

正视敏感,减少极端

马来西亚基督教徒感到不安已经不是第一回,一些人会认为这是回教国才会发生的事情,一些人则认为这是渊远的宗教斗争所致,现实是否如此?若要追朔原因可能会有千万种,脱不了关系的便是马来西亚政治现况。

国阵执政多年,每当巫统面对政治危机时第一个反应便是推行“
大马来人主义”,吹捧“种族极端”,在他们政治蓝图中只要所有马来同胞投给他们,即使是放弃或得罪非土著的票,对他们继续领导都不会影响。

当然在吹捧“种族主义”的同时免不了会谈到“
马来人特权”、“宗教的独一无二”,当火头开始燃烧起来,某族群占了上风,引起不必要的争议后,政治领导就会以偏概全的说“这是敏感课题”不得再讨论,任何人再挑起,将以内安法令对付。

在马来西亚生活已久的人都知道,任何游戏玩到最后,以“
种族和谐”,避免不必要的事情发生,就必须“吞声忍气”,自认倒霉。

日子一久,这避而不谈的所谓敏感课题就有了一种定律,这种定律助长了一些政治人物和政府官员玩弄情绪手法,时不时将敏感和不敏感的事情混淆,当背后支持声音大了,自己除了可以领“
民族英雄”的匾牌外,也同样会避过任何的法律对付。

308以前,民怨四起,示威频频,人民对现有的状况大为不满,这是因为人民对国阵政府(包括多年培育出来的公务员)向来只采取选择性、偏袒性处理事情的态度感到极度不满,尤其是处理“
敏感”课题,其中包括了内安法令、宗教课题、出版问题等。

国阵的偏袒课程,教会了政府公务员如何善用职权,对没有什么共鸣的事情刁难,甚至理出不必要的敏感问题。

绝大部份基督教徒可以明白中英二文,更可以肯定的是,在马来西亚并不需要马来文版的基督教文摘,马来同胞以回教徒占多数,那么为何会出现翻译马来文版本的基督教文摘呢?为何会为“
阿拉”字眼而冲突呢?这年代还一定需要马来文标题吗?最重要的是使用“阿拉”字眼有问题吗?国阵政府应该正视敏感课题,要不厌其烦的解释一些被敏感化的不敏感课题,不能一味再鼓吹种族极端,来换取本身的支持度,这政治化的敏感无法克服,马来西亚的起步将遥遥无期。

Jan 8, 2010

一只青蛙的心态

宗教是心灵上的辅助,本来是让人类在内心无助时的一种积极观念,推动人类向善向上、德行为上、修身养性、积德补过、明心见性、转迷开悟,可是也不知是政策问题,还长期的拐杖恩典,让一些人给宠坏,忘了宗教真谛,主观和霸道成性。

今日凌晨,在雪隆发生的3宗教堂遭人抛汽油弹纵火事件不能归咎为治安问题,毕竟治安可以加强巡逻,治安可以用法律来对付,而这次被破坏的是宗教,是一种心灵上的归属,不能武断他们真正的目的何在,或许和近日法定准许某报刊使用“
阿拉”字眼有关。

多年来马来西亚政府在宗教敏感课题上抱着一种畏惧态度,当发生冲突时,不是回避就是让事情不了了之,没有让社会有个比较明确的立场,包括没有让社会知道这“
敏感”的定义不只是回教,而是所有宗教,也不曾严惩抵触者,使到一些已经霸道成性的人毫无尊重其他人的宗教信仰。

这些野蛮且主观的信徒们,在某情况下有宗教教义,也有宗教教育,可是在缺乏安全感的情况下,行为有如没有被宗教教育,这不是宗教间所产生的矛盾,而是政府没有真正将“
一个马来西亚”的精髓贯彻,表面化了宗教和谐应该有的内容。
马来西亚存在这太多青蛙心态的人,所谓的青蛙心态并不是指喜欢变节或是没有立场,而是身上的脂肪,身上的保护层,身上的拐杖过多,一直活在安逸环境,不知道也不想知道世界如何改变,要如何准备才能适应。

多元种族和文化是马来西亚建国之本,是迈向国际的本钱,若独立了多年后还在着手处理种族问题,还是无法禁止政治人物企图挑拨多元化,突出种族色彩来,为模糊化宗教信仰,以达到本身的政治目的就是一种青蛙心态。

在市场开放的今天,国民应该想的是如何与国际接轨,如何影响国际化的挑战,如何在大资本侵略市场之前做好准备,反而为一些原本是一体的字眼而纠缠,一味只顾着如何去渲泄自己的不满,都还不如多为马来西亚做好国际化的准备。

这段日子,奉劝马来西亚的驾车人士,多注意本身的汽车,为了不要引起不必要的麻烦,若车上有明显摆设佛像、十字架、圣经者,先行将它收起来,算为自己荷包着想,也为宗教极端份子着想,不要等到事情发生后,又被赖成“引人犯罪”。

不是总会长,不评马华!

一年前一些好的社会评论博客开始不写了,开始以为他们生活紧张,无暇对社会发生的一些状况发表看法,联络后发现他们对马来西亚政治及社会抱着非常消极的看法,主要是任他们如何写,文笔如何出众,如何一针见血的将事情真相解剖,如何提供建设性看法,问题还是无法解决,领袖不会采纳。

话虽如此,令人感到奇怪的是,这些政治领导不时会约博客吃饭,表现关注社会声音,表现关心博客看法,细心聆听博客们的意见,故意或非故意般将心中的纳闷说出,也不经意的在一些博客文章出现,成为社会关注事项。

不解的是,到今天马华领导层还是没有想过社会所需,没有帮马华想过如何投入社会,那么了解社会的主要意义在哪?

昨天,马华领导层分别召开记者会,内容被认为无聊至极,不知是媒体的诠释错误,还是重点没有被突出,只见廖派无端端召开记者会指蔡细历没有兑现承诺,早前夸下海口,誓言旦旦的说自己要辞职,“只听见楼梯响,未见人下来”。

老蔡在之后的记者会却回应了妙句,成为了2010年开年的第一句座右铭,“你讲我就要听,你以为你自己是总会长!”,这句话牵动了不少人的心,在记者会上老蔡说明,他没有理由不辞职,若要辞职,他自己会公布,他不会遵从廖中莱定下的时间限制,可是仔细想想,这句话有回答了为什么不辞职吗?
有没有回答廖派提问并不重要,毕竟开记者会问提问,和开记者会回答问题,也是开倒车的做法,科技先进的今天除了有电话(声音)也有3G技术(画面),他们不选择使用科技,偏偏公开演讲要公众跟上时代,乃口是心非,或许记者拿捏重点失衡,误导了读者。

心灰的感觉就是如此,博客们不断构思,不断提供意见,可是“不是总会长”哪会有人理会,终于理解为何前辈们要封笔......

Jan 7, 2010

中国乘载全世界的梦

西方国家电影永远都超越东方国家电影,这不单只是西方国家懂得使用的是最先进的技术,开发新技术和庞大制作费,若深一层比较东西方剧本,东方国家不是神话、古典历史、现今社会风气,就是一些没有根据和逻辑的科幻电影。

反观西方国家的电影,剧本除了包含东方国家所有题材外,也注入了很多逻辑性的未来预言,最近极受欢迎的电影即《
阿凡达》和《2012》,《阿凡达》带出了不少环保意识,也带出了某强权为了维持自己本身的生活和进步的强烈对比,使用强悍的武力和武器来占有纯洁的心灵,呈现出自我为中心,罔顾他人的需求和地球真正的要求。

社会变迁,多年以前大家为《
终结者》的科技和科幻欢呼,深深的被先进的电影技术吸引,可是当《侏罗纪公园》出现后,这一切似乎已经改变,《侏罗纪公园》演绎的除了是一种科技,还在满了人们的共鸣,所谓的共鸣就是多年以来对社会进化论中期待影像,通过电影亲眼看见一些想像已久的侏罗纪梦想。

这有赖以编剧的功力,和了解感性和理性(
左脑和右脑)的发酵,理性让电影合理化,让情节承接的头头是道,感性是让观众更加贴切,让故事更牵动观众,让观众感觉自己身在电影情节内,西方电影除了善用理性和感性,有时候也带出不少教育、未来的社会演变和世界观。2012》剧情以灾难为主题,唯,认真看,这部电影充满了未来启示,充满现实生活中的人性,其中有几幕更是社会经典,如:

一)有钱的人,有自己的飞机,事情发生时可以第一时间逃生;

二)预知未来的科技,已经让西方国家早做预防和解决方式;


三)身为世界“佬大”的国家,可以先决定上船者;


四)要有更好的未来,就要有好的种子,被看好的都是社会有所表现者;


五)男主角飞机坠落后碰见载送上船的中国军人,军人受贿后让有钱人上直升机,这除了说出了中国的贪污和指鹿为马的弊病外,同样也说出最后世界决定权在中国;


六)西方人必须要使用所谓的“世界工厂”的中国建筑巨船,而且也只有中国可以建筑世界最安全,最先进的技术,和最快可以建好;


七)当投票让男主角上船,观众的眼光不会是美国或其他国家会不会支持,备受关注的反而是建造这艘船的中国,未来领航者。


这套电影细诉了中国将会是未来领头羊,大家的目光将会看向中国,这或许就是西方国家谈事情是先谈好在开酒,中国的方式是先开酒再谈事情,最后国际上欠中国的不是工程费、贷款,而是人情,这种人情策略和国内的条件,主宰了未来趋势,只有中国能乘载了全世界的梦。

那么海报中的“WHO WILL BE LEFT BEHIND?”指的是谁?

小心老鼠会

這是一則叫人警惕的故事,2009年市面上曾經流行所謂“吃東西就能夠賺錢”的一門獨家生意。我有幾位以前的大學同學就天天打電話給我,一直叫我去聽這門獨家生意。

我們是生意人,我就直接問他,他的經營手法以及利潤分配,一聽完了之後,我心中就直覺:這根本就是老鼠會。

不過它高明的一招就是:它是有塊乳酪,可以暫時讓投資者可以品嚐到乳酪的美味,最後“喀擦”一聲就掉入老鼠籠裡,再也出不來了。

這家咖啡館公司最高明的一招就是,它有實際的硬體設備,就是咖啡館餐廳,裝飾美輪美奐,再配合一些“紙上談兵”的拉人頭抽取利潤的方案。

只要以六千多元馬币買一個單位,就會有多少的回酬率。那些無知的民眾,第一次看到如此漂亮又人潮洶湧,看到很多人都在喝咖啡,就誤以為真的只要叫人來咖啡館吃東西,就能賺大錢了。

結果,我就與這幾位校友解析,我直接指出,人潮洶湧是假象,因為這些人雖然在咖啡館喝咖啡用餐,可是都是使用“會員卡”【裡面有300元馬币結存】來消費。

試問,若一天下來,即使你的咖啡館有幾百人來消費,全都是使用會員卡來扣繳,實際上你又收不到現金。一個月卅天下來,很有可能您的現金流是零或是一兩百元現金在周轉。

請問您如何做生意?請問,那有一家餐館的現金流是一個月才一兩百元?

所以,這家咖啡館以拉人員方式進會,而咖啡館的營業額又不能轉化為現金,豈不是老鼠會?

偏偏我的分析得不到這幾位校友的認同,還斥責我不明白這是“新型營業”概念手法,一種只要吃就能夠賺錢的偉大概念!!!!

當然我堅持不進會。他們也就算了。

過後,也有一些其餘的朋友也來電,一開口就問我是否有聽過“吃東西就能夠賺錢”的生意,又拼命拉我入會。而且有關這家咖啡館的朋友來電,

愈來愈多,我就感嘆:表示越來越多的朋友上當了。當然,我也只是應酬敷衍了事回應這些朋友的來電。

如今,出事了。出事的原因,請觀賞以下的新聞報導以及youtube有上載一段影片。所以,我也不敢也不要去問回,當初向我推銷的校友狀況如何,但是可以想像得到它的結果。

哈,最近又有一則就是“打電話就能夠賺錢”的生意。

所以,奉勸各位,要做生意賺錢,還是回歸到最原始的起點: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转载自电邮

Jan 6, 2010

改运

一位女生在街边见到算命先生非常开心,立刻便问算命先生她的命运在40岁之前如何,不料算命先生看了她的像后,指她的命运并不好,40岁之前都不会有任何大成就,表面看起来是非常不错,可皆来自打肿脸皮充胖子,实质上并非如此风光。


这位女生很惊讶,感觉这位算命先生非常准确,说出了很多表面无法看到的情况,接着就问算命先生,40岁之后呢?情况会否有所改变?最重要的是会不会飞黄腾达,受到老板的器重吗?


算命先生慢条斯理的回答说,到时候她已经是习惯了,对于一个已经习惯现状的人而言,能不能思考改变已经是一个问题,哪里还会想到做出调整,更不用说生活上会有所进步,除非现在放弃安逸的生活习惯。

这位算命先生道出的不只是一个人的习以为常的心理,同样也说出了马来西亚现实的社会现象,国家导向共分成两个大元素,即政治领导和政府公务员。


一般人认为主要国家政治领导便是影响国运的主要单位,在理论上、基本上、逻辑都成立,可往往问题出现时这些政治领导,不管是国阵还是民联,手指头一定会在第一时间指向政府公务员。


近期国内发生很多事情,很多豆腐渣工程倒塌后被揭露;命案发生在该维护人民的政府机构发生,包括在监狱、扣留所、反贪局等;政府公务员骑劫政府产业,骑劫穷人援助金等,一箩箩管理失控弊病层出不穷,向外依然喊着“MALAYSIA BOLEH!”
的口号。


事情发生,掌管部门的人会将问题推给公务员;相反的,公务员也一直在喊冤,事情总会在开庭后,一再展延,一再拖延,最后“大鱼”在哪?只要合理化,结局将会大事化小,小事化无,国会时段问及没有被理会,没有被接纳辩论,大选被人民问及,出场的主角总是黄一飞与喵喵组合。


人民将国家交托于政府,在大选期间选出自己属意管理国家的阵营,同样的要这些属意的管理政治人物,多了解自己能力,多了解部门操作,多了解部门财务管理,多了解部门官员工作岗位,不要出事时以“小拿破仑”文化论调解决人民的疑惑。


“小拿破仑”就像算命先生口中的40岁后,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性”的答复方式,很多人在任职前说了很多口号,最为普遍的口号是为民改变政治现况,偏偏讲这些话的人,在任职后都会被公务体系淹没,发现自己在上任之前完全不了解政府操作,更不了解“小拿破仑”文化,一切的承诺只是一种信口开河,只要人民不再追问,事情维持不变就是政绩。


命运原本就掌控在自己手中,很多人知道改变,盼望改变,就是不懂改变,不做改变,原因就是担心改变需要赔上暂时性的荣华富贵,弄丢了自己在社会上的名利地位,所有个人费用再没有社会以及政府支付。


没有人愿意因为别人要的改变,而摧毁自身多年通过勾心斗角建立的政治基础,不会有人愿意告别多年来通过幸运内部协商登上的宝座,这不是一种定律,只是习惯了,认命吧!

Jan 5, 2010

别畏惧文化,但不能没有文化(下)

郑全行是一位皈依回教的华人简称OCBC(Orang Cina Bukan Cina),在华社眼中他不配称为华人,主要的不是他已经皈依回教,马华当初委任回教徒为中央领导反而得到好评,这事情和宗教完全没有关系,而是郑氏三番四次在报章上公开批评华人,公开批评自个儿的文化,似乎已经忘记了他就是个华人。

华人文化5千多年,其中包括信仰、历史、习俗等,信仰并不是代表放弃习俗,放弃历史,放弃自己的根,就像道教、佛教、基督教徒同样在新年派红包,年除夕吃团圆饭等,一个生命来到这世上肯定有他的地位,同样也有他本身的文化背景,若连自己都不能认同自己的文化,还有什么存在意义。郑氏日前放话,
指国内人口占少数的非回教徒的坟墓将回教徒墓地被“淹没”,他说:“我们的人口不断增长,而土地有那么有限,这种情况,要维持到什么时候?回教徒的葬礼不像其他人这么吵闹,他们的墓地又那么窄小,难道公平吗?他们有问过回教徒的敏感性吗?

“但在国内人口不多的非回教徒,他们的坟墓足可将回教徒的墓地淹没,他们有钱将坟墓建得又高又大,还屹立漂亮雕像,让人不管多远都看得到。”

回教对华人而言是永不掀开的面纱,加上身为非回教徒不适宜评论别人的宗教,甚至是宗教教义,只是希望已经不是华人群的不伦不类,不要因为要讨好其他族群,不但放弃本身的文化,放弃了基本人格。

宗教信仰本来就是马来西亚敏感课题,即使是政府也不会断然以宗教破坏国民和谐,即使是纯土族回教徒,他们也从来没有认为非回教徒不能进行举丧仪式,他们也从来没有批评非回教徒的习俗,这和马来西亚的任何政策并没有关系,这是名利所扮出来的无知。

宗教仪式以及信仰本来就不能以科学来说明,本来就不是言语可以表达的事情,非回教徒们办事绝不怠慢,也不虎头蛇尾、偷工减料,毕竟大家相信才做,不相信再多的钱也不会花,这并不是一种奢侈的表现,而是中华文化中的“
孝道”,不懂什么是孝道,不懂如何谈孝者,华社基本上不会认为这种“忘本”的动物称得上是华人。

最后必须重审,马来西亚无论是国阵还是民联执政,都必须保持多元化执政,更会确保任何族群,任何宗教被同等对待,也有同等机会,马来西亚人不会有“
超级怕输”心态,只有发生一些狐假虎威的不伦不类者,持着自己是回教徒,有政府的款待,不以“法令”对付,可是这并不是永恒,希望他多加祈求保佑。

Jan 4, 2010

别畏惧文化,但不能没有文化(上)

去年的这个时候,一位姓曾的工程师像往年般请曾聒吃晚餐,原因或许就是多年以前协助他女儿转校,可是这次他看起来没有平时这样开心,于是便问他发生了什么事,他很沉重的说他的弟弟刚与世长辞,在他弟弟去世的前两个星期,弟媳的母亲刚往生。

曾聒身在殡葬业,不是有参与一些对文化比较认知的前辈,明知曾先生是位基督教徒,还是多嘴问了他一个问题,“
弟媳母亲往生举殡前,数天的仪式是否有什么状况吗?”。一般人如果听到这问题不是听不懂就是抗拒,况且他还是为基督徒。

曾先生看着曾聒说,他弟媳的母亲举殡前的确做少了一些东西,这是在他弟弟去世后才知道的,这传统的文化,很多人不懂,更不知道应该要做,可是现在事情演变到这样,已经没有办法挽回了,唯有做好该做的事情。笔者不是借用以上的分享来误导,甚至灌输迷信,可是传统文化存在的意义,除了是一种信仰,让人不放弃的还有力量,那就是“
恐惧”的推动力,或许很多人不认同这种推动力,可是这就是人性,也比信仰更有威力。

大家可以不信,可是一旦有为风水师来到面前,说家中的风水出现了问题,这问题不解决事情会变的严重,一般人都会抱着“
宁可信其有”的心理,心中的恐惧会比理智来得强,最后追问是求知分析,还是要了解后找解决方案呢?

炎黄子孙背负着超过5千年的文化,有记载的都是“
历史”,没有记载的叫“神话”,因此文化的追朔最终抵达的会是宗教以及神话根据,只是这也不是今天主题,待续.......

Jan 2, 2010

2009年最后一场斗法

现实生活中,强势者的说法和恶法往往都脱不了关系,若这两者之间和为一体,升斗小民更是无法抵挡,该做出决定和有权力捍卫的人往往已不再具有当初的价值观,传统告诉我们,只有胜利者才有权力著写历史,甚至编写历史、串改历史、模糊历史。

感谢阿武叔邀请曾聒观看由新纪元学院生所主导的
新世神话白蛇之“斗法”小剧场,这是第二次来到新纪元剧场,每次到来都有少许期待,期待如社会般的剧场可以为新生代注入新元素,注入一个独立思考,有能力思考的空间。
《斗法》题材取自中国民间神话《白蛇传》,尝试在传统文化经典中为新时代社会现实带出反思的价值观,有着借古讽今的启示,讲述一段匪夷所思的人妖恋,反映合情可不合理之间的抗争,映射社会乱象中值得思考的“
同类”和“异类”二元对立的模式。

剧中,许仙是个胆怯懦弱、累人累事角色,而白素贞(白蛇)是个威武不能屈、富抗争精神,可以为自己的理想不惜牺牲一切角色,两者有强烈的人性对比;而他们的命运却主宰在法海手上,法海虽然满口“
替天行道”的口号,可也是因为白素贞出现后利益严重被破坏僧人。

非我同类,其心必异”成了剧中焦点,描述“同类”或许就是所谓的派系与阵营,只要站在同一阵线,即使多么懦弱无助、窝囊无能,都会得到“同类”庇护,相反地,只要是“异类”或是阵营不同,那怕有多大的本事,可以呼风唤雨,头一伸出也只能排斥在外,被当权者约束以及对付。

更甚的是,往往一个人的权力太大,滥用“
恶法”来巩固自己的情况将层出不穷,在观众(人民)眼中已经是一种“罪行”。长远来说,可能会是一种灾难,虽然受者不是任何人的亲人,或许根本不认识,但这种局面让观众(人民)悲愤莫名,尝试呐喊心中的控诉。

赵明福事件、内安法令的危机、无能的阵营契约、理想与现实的差距,都是人们纳闷的叹号......